央行将于本周商议“房贷首付提高至5成”问题,据称,央行将于本周邀请多家房地产公司开会,商议“房贷首付”问题(中国经济时报5月15日报道)。消息传来,北京地产股大幅下挫,杭州楼市上演抛盘潮,似乎是一片凄风冷雨。
相垄断的共同趋势,场外的民众则沦为源源不断的输血者,最终形成整个市场的畸形———表面的市场浮华,内在的民生凋零。
而行政政策的过多干预,也要拜赐于市场的非正常运转。一方面,脱胎于强烈行政管制色彩的房市与股市,其内在运行轨迹很容易受到非市场噪音的干扰。无论乐在其中的资本玩家、一味跟风的投机散户,还是被迫裹胁于内的广大民众,都从各自的利益角度,期望获得有利于切身利益的导向性政策;而某些政府职能部门,出于错综复杂的角色权衡,也善于利用时机出台各种部门决策,形成掌控局面,力保城门不失。两股暗流形成合力,助推房地产“政策市”的沸点不断被拔高。
从之前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走势来看,强大的行政管制正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价格、住房面积、运营成本乃至现在的支付手段,进行水银泻地般地渗透与包围,如同层层缠绕的丝网,将房地产商、消费者包裹其中。但遗憾的是,迄今为止的各种政策,不但缺乏建设性和根治性,反而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恶化。
历数这林林总总的房地产政策,笔者总结出了三大弊病,这些弊病不除,未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只会朝着公众期望的相反方向渐行渐远。
首先是房地产政策的朝令夕改、行无定法。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新政中,各种新政策出台之快,就像在下一锅饺子,常常肉馅没熟就端上了公共议程的桌子上,然后在实施之初,制定者迅疾发现了幕后政策面对强硬现实的软弱与尴尬,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完善决策,而是以下一个“闪电决策”替代之前的不成熟品。在二手房交易征个税没有时间表、物业税出台的迟迟未决等事件中,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“政策联播”徒成为市场笑柄,并且让行政管理的短期化后果暴露无遗。
其次是行政主管部门的心猿意马、口是心非。喧嚣一时的“温州炒房团”曾经长期被树立为舆论靶子,人人恨而讨之。“温州炒房团”其实不过是惟地方房地产政策马首是瞻,作为精明的投机者,他们听闻了太多政府有关部门官员“市场过快不过热、房价减幅不减价”之类的话,就明白许多地方政府官员是力挺把守住房价这个关口的。前一阵国际游资大举挺进中国房地产市场,有论者质疑普天之下,居然只有中国能敞开国门,让国际游资长驱直入,而无任何监管举措。有如此政策托底,包括国际游资、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乃至“卖餐饮的、卖家电的”都一股脑投身房市,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。
最后,当行政主管部门在民生鼎沸的压力下,不得已要采取行动遏制房市燥热时,却又采取了“连孩子带脏水一起倒掉”的破坏性政策,无论是对购买第二套楼房课以重税、强行限制房屋买卖时限,以及目前动议的“房贷首付提高”,波及最广、受累最深的绝不是投机资本,而是普通购房者。普通购房者没有与房地产“一荣俱荣”,却要承担“一损俱损”的代价。脏水还在盆里安然无恙,孩子却被抛在了地上。
毕舸 |